首页 » 公告与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国际金融报:期货市场助实体企业“脱困”

国际金融报记者 张竞怡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实体企业正在积极利用期货市场。一方面,期货市场能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真实的供需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对生产经营者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套期保值将现货价格波动风险转移出去,从而实现原料成本、库存和产品的价格锁定。
  在经济面临新常态,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实体企业正不断适应新环境。
  5月26日,江西铜业集团副总经理吴育能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指出:“应对改革,企业需主动关停和压缩产能,并在降本增效、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其中,衍生品市场将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可以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增强抗风险能力。”
  业内专家则分析指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和管理价格风险,有效提升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实体产业转型升级。

大宗商品产能过剩
  在投资驱动的经济模式下,十多年来我国大宗商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但在经济增速放缓,对大宗商品需求下降之际,这样的规模扩张已经不可持续。
  以有色金属行业为例,2001年我国10种常见有色金属产量仅884万吨,而2015年达到5090万吨,增长476%。
  江西铜业集团副总经理吴育能进一步表示,2015年全年,中国铜冶炼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是2003年的10倍,铜冶炼产能是2003年的5倍,而消费增长仅为2003年的3倍,冶炼增长速度大于消费增长速度,精炼铜产能处于过剩态势。
  值得警惕的是,国内部分地区和企业仍有继续新上或扩建铜冶炼项目的欲望,冶炼产能仍有继续扩张的可能。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也反应了企业经营形势空前严峻。2016年一季度8538家规模以上有色企业亏损面为27%,其中铜矿采选亏损面为40%,铅锌矿采选亏损面30%。
  过剩不仅仅出现在有色金属领域,能源行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国内石油产品需求快速增长预期的驱动下,我国炼油能力自“十五”以来快速扩张,截至“十二五”末,各类成品油均已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
  一家民营炼厂负责人介绍,2015年炼化行业总收入为12万亿元,同比下降6%,行业利润为6500亿,下降18%。收入利润价绍受到国家GDP增速下降和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影响。目前主营炼厂的开工率是86%,地方炼厂开工率仅为31%,而2016年行业整体炼油能力到7.2亿吨,面临供大于求的现状。
  尽管炼油能力已经严重过剩,但据专业研究机构测算,2017至2020年,我国年均新增炼油能力3500万吨左右。
  “下游加工行业因产能过剩引发的洗牌正在进行,受市场疲软影响,目前中小铜加工企业开工率明显不足,这将倒闭过剩产能加速剥离。若有色金属价格继续走低,行业的亏损面将进一步加大。”江西铜业集团副总经理吴育能表示。

应对改革需衍生品工具
  去年中央提出的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目前,企业的主要应对方式是,主动关停高能耗、高成本产能,压减亏损产能。据吴育能介绍,国内铜冶炼企业今年年初就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决定联合减产35万吨精炼铜。“若价格继续下行,不排除进一步削减产量。”吴育能说,“企业在降本增效、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事实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实体企业正在积极利用期货市场脱困。
  “面对有色金属市场低迷、国际矿企被迫抛售较优质矿山的机会,中国企业应积极"走出去",抓紧资源布局,补资源短板,提高资源占有率,以保障有色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吴育能说。不过,吴育能指出,鉴于对外收购矿山周期长,资金占用大,不可抗力因素较多,国内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建立虚拟矿山来有效规避这些问题。
  吴育能告诉记者:“相比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的透明度高、流动性强、供求集中。”目前,国内有色行业特别是铜行业的现货贸易常用的两种作价模式均以期货价格为基准,分别以期货均价和期货盘面点价来确定购销基准价。期货市场能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真实的供需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对生产经营者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同时,企业通过套期保值将现货价格波动风险转移出去,从而实现原料成本、库存和产品的价格锁定。在当前整体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这对于锁定企业经营利润是非常重要的。
  吴育能认为,期货市场已经成为国内实体企业实现购销和经营的一个有效的市场补充,企业可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创新经营方式和运作模式。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尚福山也指出,作为金融衍生品,期货保证金制度具有金融杠杆属性,是把“双刃剑”。运用好套期保值工具,既是企业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有色行业实施供给侧改革,加快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对当前有色金属行业的运行遇到投资效益、进出口等下滑较大困难的情况下,更加凸显出企业参与市场的重要性。
  因有色产业供给侧改革持续发力,2015年以来,铝企、铜企等有色企业联合减产限产措施不断。今年以来沪铜、沪铝、沪锌、沪铅、沪锡反弹幅度达到了7%至25%。有色产业企业对价格波动的担忧缓和许多,因该产业链上大多数企业长期以来形成了期货套保的习惯。

期货市场大有可为
  改革对大宗商品相关产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平稳转型。”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说。
  在马文胜看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战略管理,比如通过对期货价格趋势性波动的研究,帮助其决定库存管理、原材料定价管理,以及扩产、减产等一些中长期发展战略。
  “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定价管理,组合出多种贸易定价模式,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如很多有色金属企业在与下游客户进行贸易的过程中,可以期货价格为基准,加减升贴水之后进行贸易定价,或者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做周均价、月均价的购销合同。”马文胜说,“此外,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敞口风险管理。很多企业通过期货市场对冲现货市场的风险敞口,对内部现货进行敞口管理,做得都非常不错,特别是在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对现货的敞口管理,在内部逐渐形成产品保值、原料保值、库存保值等,即便价格不断下跌,仍可以保证利润。”   企业还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规模管理。过去国内很多企业的经营模式均是在利润比较稳定的前提下,以规模带动流动性,再以流动性促进规模,但随着近年来加工利润、贸易利润的下降,规模越大的企业面对的风险越大。“定价模式的多样性和期货远月合约保值手段的运用,可提高现货的经营规模。同时,企业还可通过在期货市场建立虚拟库存,以调节现货产能。”马文胜说。
  吴育能也指出,有色金属企业在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上可以更进一步,从场内到场外,从期货到期权,从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有色金属企业可以结合企业自身风控需求及管理能力更灵活、更多元化地运用风险管理工具。
  “随着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部分企业在传统经营模式之外,还利用期货市场创新了商业模式。”马文胜表示,比如大宗商品定价体系的创新,企业在利用期货市场的过程中,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以期货价格为基准优化产业链定价体系。又比如融资模式的创新,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管好了价格,利用第三方仓库管好了现货,这样银行就愿意拿出资金来支持企业的仓单融资、货单融资等需求。
  “除期货工具外,市场上现在还有掉期、场外期权、中远期合约等风险管理工具。这些风险管理工具促使企业的运营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实体企业开始向价格管理、风险管理转型,有的企业向大宗商品交易商转型,有的向产业基金运营商转型,有的向资产管理商转型。”马文胜说。
  值得注意的是,期货公司还可以通过创新业务帮助实体企业主动适应供给侧改革。
  尤其在风险管理方面,期货公司可以通过场外期权为实体企业做含权贸易或大宗商品区间定价服务,使企业的价格管理更加灵活。同时,期货公司还可以为企业做融资服务。此外,期货公司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使大宗商品传统现货贸易发展成“现货贸易+期货+期权”的风险可控的大宗商品贸易新模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