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告与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新闻晨报:国际原油期货中国价格正悄然形成

记者 林劲榆

  在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上期所也是国际化先行先试者。作为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期货品种,上期所原油已经成功地在国际市场上确定了中国定价,保障了中国最大原油进口国的安全。截至7月31日,日均成交量达到422亿,已经超过了迪拜商品交易所阿曼原油期货品种,成为亚洲最大和全球第三原油期货合约,仅次于美国纽约WTI原油市场与英国布伦特原油市场。
  6月20日,在原油期货上市的第86天,VLCC型油轮“亚洲进步5号”在大连港靠泊,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油库迎来了首批期货原油的入库,这标志着中国原油期货开始进入交割业务的实质性操作阶段。3月23日,上期能源完成香港自动化交易服务(ATS)注册,新加坡RMO注册也在稳步推进。同时,新加坡办事处已开业运行。

  原油期货上市四个月
  成交金额达3.67万亿

  3月26日,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上市。四个月以来,市场运行整体平稳,开户数量稳步增长,境外客户的参与度也在逐渐增加。截至7月31日,按单边统计,原油期货累计成交量772.53万手,成交金额3.67万亿元。单日成交量平均8.88万手,最高达到17.45万手;单日持仓量平均1.39万手,最高达到2.36万手;单日成交金额平均422.31亿元,最高达到872.94亿元。
  原油期货对欧美原油期货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等国际机构都对上海原油期货高度关注并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析。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上海原油期货合约、基本运行制度、国际化制度、跨境监管的设计和技术系统对接等方面已经经受住了市场的初步检验。但是市场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原油期货市场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市场的成熟和功能的发挥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培育过程。原油期货与欧美成熟品种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功能进一步发挥,市场进一步成长、境外参与度进一步提升、流通性和持仓规模进一步增加,交割制度等还需经过实践检验。

  国际原油市场上
  中国价格日益形成

  参与国际原油市场的定价,这是原油期货上市的重要功能之一,依托庞大的中国市场,原油期货生逢其时。
  原油期货上市首日,联合石化与国际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的交易部门签署协议,按上期能源原油期货合约价格为基准购买中东原油。
  普氏、阿格斯等报价机构已取得上期所网页信息授权,在其所发信息产品中增列上期能源原油期货价格数据,同时增加了对上期能源可交割油种亚洲到岸价的评估。
  近年来,世界石油消费和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亚太地区石油消费比例已经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第二大原油消费国、第八大原油生产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接近70%且呈不断提高的态势。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建设中国原油期货市场,有利于形成反映中国和亚太地区石油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体系,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为实体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规避持续经营的风险。

  原油期货国际化
  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开展原油期货交易,对于上海自贸区建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东、中亚、非洲、南美、东南亚各国是我国原油的主要进口来源国,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原油期货市场,有利于各国在一个公开透明的规则下推进能源领域合作,促进互利互赢的经贸关系的发展。
  “作为我国期货市场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品种,原油期货的成功上市和平稳运行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可以积累重要的监管和实践经验,并推动其他品种国际化。”昨天,上期所有关分析人士表示,原油期货选择在上海率先起步,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具有重大意义。以原油期货上市为契机,依托上海自贸区的优势,借鉴相关政策经验,有助于加快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丰富金融产品和工具,提升配置全球金融资源的功能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和全球影响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