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告与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劳动报:原油期货逐步打响国际知名度

记者 高睿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外期货交易员们会在夜盘时,将目光聚焦于东方。3月26日,我国第一个国际化的期货品种“原油期货”挂牌交易。这个登场四个月的期货新品种,又被称为“上海油”,它的出现将构建一个可以反映我国及亚太地区石油市场供需关系的价格体系,这是中国提升国际原油定价权的重要一步。

 

  17年的苦心酝酿

 

  “整整酝酿了17年啊!当原油期货敲的开市锣被敲响时,我的心里真是感慨万千。”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姜岩向劳动报记者坦言,早在2001年,上海期货交易所便开始研究论证原油期货的交易,可距离推出所需的各方条件,始终不能做到“万事俱备”。

 

  姜岩介绍,原油是石油中最大、最基础的产品,由于当时市场条件不够成熟,交易所对原油期货产品的上市路径,提出分两步走的策略:先从石油产品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燃料油起步,开展燃料油期货交易,逐步再推出其它期货。

 

  2013年,在燃料油期货的基础上,上期所又成功推出了石油沥青期货。“该期货的推出,幕后的借鉴意义相当大。”姜岩表示,通过石油沥青期货交易,交易所对原油期货合约的设计、交易结算、交割流程、仓库管理、风险控制、市场监管等作了全流程的实际检验和完善,为原油期货上市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2015年,原油期货标准合约连续三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中国版”原油期货交易再进一步。2017年12月,上期所在进行了五次原油期货上市前的全市场生产系统演练后宣布:“中国版”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在制度、规则和技术方面已不存在障碍。

 

  今年2月9日,证监会发布通知,明确了原油期货的上市时间。3月26日,随着“咣”的一声锣响,原油期货就这样诞生了。

 

  推动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

 

  “与国内其它任何的商品期货品种都不同,我们的原油期货,从一开始设计时,就定位为一个国际化市场,对全球的投资者,包括跨国石油公司、原油贸易商、金融机构开放。”姜岩谈到。

 

  不同的定位,取决于不同的背景。近年来,世界石油消费和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亚太地区石油消费比例已经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作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第二大原油消费国、第八大原油生产国,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却接近70%且有呈不断提高的态势。

 

  因此,建设中国原油期货市场,有利于形成反映中国和亚太地区石油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体系,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为实体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规避持续经营的风险。

 

  此外,原油期货选择在上海率先起步,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具有重大意义。以原油期货上市为契机,有助于加快拓展上海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丰富金融产品和工具,提升配置全球金融资源的功能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和全球影响力。

 

  累计成交近4万亿

 

  上期所提供数据显示,原油期货上市四个月以来,市场运行整体平稳、市场参与者稳步增加、各业务环节运作衔接顺畅。截至7月31日,按单边统计,原油期货累计成交量772.53万手,成交金额约3.67万亿元。单日成交量平均8.88万手,最高达到17.45万手;单日持仓量平均1.39万手,最高达到2.36万手;单日成交金额平均422.31亿元,最高达到872.94亿元。开户数量稳步增长,境外客户的参与度也在逐渐增加。

 

  不过,姜岩理性指出,原油期货市场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市场的成熟和功能的发挥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培育过程。中国原油期货,与欧美成熟品种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原油期货功能的进一步发挥,还需要市场进一步成长、境外参与度进一步提升、流通性和持仓规模进一步增加,交割制度还需经过实践检验。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