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告与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农民日报:上期所引入行业力量支持太湖县特色产业

 记者 房宁

地处大别山区的安徽太湖县,受交通不便、土地资源匮乏等因素影响,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4万,占全县人口的21%。上海期货交易所引入行业力量,组织协调全国33家期货公司负责人赴太湖调研,开展“一司一村”结对帮扶,为大石、弥陀、寺前等乡镇发展产业扶贫项目提供智力、财力支持。截至2019年底,全县剩余贫困人口1095户2366人,贫困发生率为0.47%。

大石乡大明村牛月岭曾因灌溉难、水稻产量不高等原因成为“撂荒地”。去年,这里发展起60多亩瓜蒌。该村党总支委员欧阳其峦说:“第一年的产量稍微低一点,到第二年亩产就可以达到300斤,按市场价15元/斤来计算的话,1亩的产值能达到4500元,比种水稻多3000元。”

去年,该乡整合县产业发展资金、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等,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30万元,支持各村发展产业。大石乡乡长殷艳玲表示,已经确定将“瓜蒌+草鹅”作为“一乡一品”的主导产业。乡里成立了产业审核组,对每一个村里申报的项目逐个进行审核,要求各村要围绕乡里的主导产业来发展,以保证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乡里对各个合作社的资金也加强了管理,确保每一笔产业扶贫资金都真正用在产业发展上。

田祥嘴村在瓜蒌基地旁养起了草鹅。“这批草鹅有2000多只,再过十多天就可以出栏了,按照平均一只草鹅15元钱来算的话,有3万多元钱的收入。”该村村委会文书查余应说,鹅吃草,省了人工。鹅粪回田,肥了瓜蒌,少了污染。该村建档立卡户吴的学负责看养草鹅,一年固定工资18000元,这份工作帮他“摘了帽”。

据该村党总支书记吴则胜介绍,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50万元,其中瓜蒌总产量有1万斤,收入15万元;养草鹅35000只,收入25.1万元。“村里有了资金,可以办一些想为老百姓办的事,比如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村里有了产业基地,村民不仅能增加务工收入,思想上、精神面貌上都得到了很大改变,打牌的明显少了。

为提高瓜蒌种植效益,大石乡党委今年提出了“五统一”思路,依托9个村的村集体合作社,成立一个全乡的联合合作社,村级合作社重点放在生产上,联合合作社最后发挥龙头作用,负责统一收购、加工、销售,全乡打一个品牌。联合合作社对村集体合作社的产品实行保底价收购,确保村集体合作社的收益。

除了特色种养业,如何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发展二三产业,上期所一直在探索。

太湖县寺前镇洪畈村山场面积广、林密荫深,遍生栗树、锥树、小竹等常绿林,适合发展雷竹等农林产品,具备产业发展潜力。在上期所的资金支持下,寺前镇引入安徽大酒缸林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该地规划建设雷竹基地。目前一期工程已投资100余万元,完成土地流转190亩,雷竹已于去年下半年开始种植,木屋农家乐正在规划建设中,预计将于今年产生效益。

开春以来,每天都有十几名工人在基地从事荒山清理以及雷竹施肥等工作。据基地负责人介绍,他们大多都是当地的建档立卡户,每天都能够拿到120—150元不等的收入。

据悉,该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主打雷竹项目,总投资约369万元。从2019年11月开始到2020年6月建成;项目二期农家乐民宿、小木屋、星空房项目,总投资约450万元,从2020年9月开始。项目建成后将解决撂荒田地问题,消除火灾隐患,增绿、增值。同时还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带动周围旅游景点的旅游发展,使农产品及村办项目产品增值,让农民和村集体受益。

寺前镇义安村坐落在美丽的花亭湖风景名胜区内,2016年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家乐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上期所的帮助下,义安村将原有的毕岭小学旧址约500平方米的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发展民宿旅游。自3月中旬复工以来,小学旧址前的民俗停车场已经基本完工,100多亩土地已经收回并流转到村部,相关附属道路扩建正在进行。这里每天的用工量基本上保持在10人左右,主要以当地的贫困户为主。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寺前特色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发展当地旅游经济、拓展农产品销路助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