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期现结合为有色经营锦上添花


增强企业风险抵抗能力,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近日,期货日报记者跟随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调研团来到国内有色金属的集中冶炼区甘肃省,走访了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下称兰铝)等有色供应端企业。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期货已成为有色企业资本管理的重要工具,极大地改善了企业的经营模式。本次调研是上海期货交易所联合深圳市期货同业协会举办的2017年第一期有色金属产业培训基地活动,活动采取理论和实战相结合的模式,来自广东省的期货公司及有色企业的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期货市场已与企业经营密不可分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作为国内第一批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企业,目前有色企业对套期保值的认知发生了本质变化,从传统的现货保值理论发展成现代的与现货市场结合的组合投资理论。某种程度上,期货市场已成为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工具。
  比如,就目前有色行业而言,上下游原料和产品的定价,都能体现出经营与期货的衔接。国内绝大部分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生产、加工、贸易等领域的相关企业,都采用在期货市场点价(盘面价、日结算价)、月均价等方式对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进行价格确定结算。
  本质上,这是对期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灵活运用。同时,期货市场提供的高度公开、公平、公正和权威的原料和产品价格还被用于企业的风险控制考量。某种程度上,对有色企业而言,期货市场已与企业经营密不可分,为企业投资利润的最大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国内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第三大铜生产企业,金川集团是甘肃省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境内境外参与期货业务时间较长,在利用期现结合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控制上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据金川集团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采用的是“现货对冲,余量保值”的净敞口保值与“现金流保值(常量库存)”有机结合的套期保值业务管控模式,即先利用现货市场对冲进项端原料和销售端产品的价格风险,当在供应和销售中出现数量或时间的风险敞口时,才会在期货市场建立头寸进行套期保值。
  在他看来,企业利用这一期现结合的风险防范和资产保值模式,有效规避了各种市场风险,增强了公司的风险抵抗能力,实现了公司的稳定持续发展。
  虽然这一模式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已获得认证,但并不意味着这一模式是最有效的,可运用于任何有色企业。某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套期保值模式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运营情况、盈利模式以及经营理念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套期保值模式。同时,企业还应明确套期保值的本质是规避风险而非投机。

盼望审计制度进一步落实

  虽然参与期货套保能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但越来越多的有色企业也发现,现行企业套保管理评价标准的具体规则存在落实不到位问题,引来监管机构的频频问询。为此,产业人士呼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套保审计机构的指导,确保审计制度全面落实。
  某行业人士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目前供应端的套期保值并不好做,这主要受当前期货管理评价标准普遍存在问题,且实体企业在期货市场的参与力度处于弱势等原因影响。他说:“所谓实体企业在期货市场参与力度上的弱势,就是指企业套保‘硬件’上的缺乏,也就是资金和专业人员的短缺。而套保业务的集团化操作,可以更好地配置集团资产,进而提升下属企业乃至集团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当前企业套保管理标准也存在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对企业套保效果审计时,审计机构依然存在将期货和现货分开结算的问题。
  实际上,套期保值本身是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对同一种类的商品同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买卖活动,是基于通常情况下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走势趋同的原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边市场的盈利来抵消反向市场的亏损,从而锁定利润达到保值的效果。
  如果将期货和现货的运营情况分开结算,除期、现货价格出现相反走势的极特殊情况外,企业的期货或现货市场的账本上势必有一方存在亏损。审计机构将结果上报后,企业将面临监管机构问询。长此以往,势必给企业带来极大的不便。
  但如果企业不参与期货市场,企业虽然不会有反复被监管部门问询的压力,可企业的发展也将因竞争力不足而受到限制。毕竟,期货品种在期货市场上市后,相关行业原有的现货定价模式将被打破和替代,而企业竞争模式也由一对一转为一对多的隐形竞争模式。如果企业仍不参与期货市场就等同于人失去了其中一条腿。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也会因“肢体”的残缺而缺少竞争力,进而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摘自期货日报,记者 韩雨芙)

 
   
上海期货交易所 版权所有 SHFE.COM.CN  沪ICP备11031067号-1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电路500号 邮编: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