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资源分布
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资料显示,截止2007年底,我国已查明铅资源储量为4207万吨,资源量2861万吨,基础储量1346万吨,储量747万吨;矿山数1389座。
我国铅资源广泛分布于全国28个省市和自治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云南、内蒙古、广东、青海、甘肃、湖南和四川等七个省区,上述地区铅的储量合计在全国总储量中占到84%的绝对份额。
表 2007年铅储量全国分布表 (万吨 金属量)
地区 |
矿区数-个 |
储量 |
基础储量 |
资源量 |
查明资源储量 |
全国 |
1389 |
747.29 |
1345.88 |
2861.28 |
4207.16 |
云南 |
110 |
165.66 |
295.75 |
412.78 |
708.53 |
内蒙古 |
118 |
104.35 |
251.02 |
290.34 |
541.36 |
广东 |
68 |
90.64 |
122.41 |
263.69 |
386.1 |
青海 |
31 |
85.23 |
96.26 |
93.73 |
189.99 |
甘肃 |
56 |
78.33 |
106.17 |
204.77 |
310.94 |
湖南 |
100 |
73.11 |
116.73 |
158.09 |
274.82 |
四川 |
92 |
32.84 |
71.94 |
186.76 |
258.7 |
广西 |
102 |
18.64 |
30.85 |
159.02 |
189.87 |
江西 |
70 |
17.17 |
35.47 |
92.76 |
128.23 |
福建 |
106 |
14.1 |
21.13 |
165.51 |
186.64 |
江苏 |
14 |
13.53 |
19.41 |
50.85 |
70.26 |
河南 |
40 |
11.52 |
26.82 |
80.51 |
107.33 |
陕西 |
39 |
8.52 |
15.14 |
194.38 |
209.52 |
吉林 |
25 |
8.33 |
9.96 |
15.95 |
25.91 |
辽宁 |
89 |
8.28 |
15.54 |
18.82 |
34.36 |
河北 |
26 |
6.39 |
17.56 |
30.58 |
48.14 |
重庆 |
8 |
2.58 |
3.94 |
3.86 |
7.8 |
浙江 |
46 |
2.38 |
41.43 |
76.18 |
117.61 |
新疆 |
47 |
1.44 |
4.37 |
84.43 |
88.8 |
山东 |
29 |
1.25 |
7.07 |
11.89 |
18.96 |
山西 |
4 |
1.02 |
1.46 |
3.49 |
4.95 |
贵州 |
58 |
0.92 |
5.98 |
40.65 |
46.63 |
安徽 |
31 |
0.55 |
4.34 |
37.93 |
42.27 |
海南 |
4 |
0.39 |
0.55 |
1.41 |
1.96 |
湖北 |
23 |
0.12 |
0.67 |
32.12 |
32.79 |
北京 |
5 |
|
|
3.07 |
3.07 |
黑龙江 |
25 |
|
5.45 |
44.62 |
50.07 |
西藏 |
23 |
|
18.47 |
103.1 |
121.57 |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部
资源特点
中国铅储量主要集中在大中矿床中,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现有大中型铅矿床99处,探明的资源总量和储量分别占全国的66.9%和84.9%;其中大型铅矿区14处,探明的资源总量和储量分别占全国的31.1%和50.3%。云南兰坪铅锌矿(铅锌保有储量1440万吨,下同)、广东凡口铅锌矿(510万吨)、甘肃厂坝铅锌矿(含李家沟,404万吨)和内蒙古东升庙铅锌矿(454万吨)是中国4座特大型矿,合计保有储量在全国总量中占到22%。
在中国有色金属矿床中,铅锌密切共生,单一铅矿或锌矿都比较少,而且锌品位高于铅,锌、铅比值平均为2.5:1.0。铅锌矿床物质成分复杂,共伴生组分多,尤以白银、黄金、铜、镉、铋、铟、锗等综合利用价值大。其中白银回收量在全国白银总产量中占到65-70%。近年来国内白银产量的增长与铅锌产量的增长密不可分。
国内铅锌矿贫矿多、富矿少,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复杂的多、简单的少。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对116个中型以上铅锌矿床的统计,中国铅锌矿床的平均品位铅为1.99%,锌为4.49%。其中铅+锌平均品位小于9.5%的矿床占71.6%,铅+锌平均品位在7.5-15%之间的矿床占24.1%,铅+锌平均品位大于15%的矿床仅占4.3%。根据多年经验,铅锌品位小于7.5%的矿床,开采的经济效益不甚理想,生产成本高,只有微利甚至亏损,由此造成国内不少中小型铅锌矿开采过程中吃富弃贫,采大弃小,采易弃难现象普遍存在,资源浪费严重。
(以上内容由安泰科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