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铅的生产
建国以来,经过六十年的发展,中国铅锌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铅锌冶炼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产能和产量快速增长。
中国铅冶炼产能从2000年开始步入快速增长通道。2000-2009年,铅冶炼产能的年均增速达到16.4%。精铅产量亦从2000年开始增长,2003年开始加速。2003-2009年间,精铅产量的年均增速达到11.2%,低于产能的增长速度。
中国自2003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精铅生产国,此后一直维持绝对优势。西方国家因铅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产量呈下降的趋势。

国内精铅的产能、产量分布非常集中。
2009年产能前五位的省份是河南、湖南、云南、安徽和广西,其产能之和在全国总产能中占到65.8%;其中河南是第一大省,也是唯一一个产能达到100万吨以上的省份,产能占到全国总产能的25.9%。上述五个省份中,除安徽主要以再生铅为主外,其他省份都以原生铅为主。河南的铅锌资源比较贫乏,原料主要从其它省份和海外采购,湖南、云南和广西的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2009年我国精铅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7个省份,其中前五位的分别是河南、湖南、安徽、云南和广西。其中,安徽以再生铅为主,再生铅产量占其总产量中的比重高达85.5%。
表 中国各地区精铅生产能力 单位:万吨/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全国 |
300.3 |
342.8 |
373.6 |
393.6 |
443.6 |
河南 |
107.1 |
107.1 |
107.1 |
115.1 |
115.1 |
湖南 |
44.3 |
51.1 |
51.1 |
59.1 |
59.1 |
云南 |
27.2 |
39.2 |
49.5 |
49.5 |
49.5 |
安徽 |
22.9 |
32.9 |
31.9 |
35.9 |
45 |
广西 |
22.8 |
22.8 |
23.1 |
23.1 |
23.1 |
山东 |
10 |
15 |
18 |
18 |
25 |
江苏 |
14 |
14 |
14.5 |
14.5 |
14.5 |
内蒙古 |
1.9 |
3.8 |
4 |
4 |
12 |
江西 |
3.5 |
3.5 |
3.6 |
3.6 |
11.6 |
陕西 |
4.1 |
4.1 |
9.5 |
9.5 |
17.5 |
甘肃 |
7.3 |
6.6 |
8.9 |
8.9 |
8.9 |
宁夏 |
3 |
8 |
8 |
8 |
8 |
广东 |
6.8 |
6.8 |
7.5 |
7.5 |
7.5 |
福建 |
0.5 |
0.5 |
6.5 |
6.5 |
1.5 |
河北 |
8 |
5 |
5 |
5 |
10 |
辽宁 |
2 |
5 |
5 |
5 |
5 |
湖北 |
5 |
5 |
5 |
5 |
10 |
青海 |
3 |
3 |
4 |
4 |
4 |
重庆 |
1 |
2.5 |
3.5 |
3.5 |
3.5 |
天津 |
2 |
2 |
2 |
2 |
2 |
其他省 |
3.9 |
4.9 |
5.9 |
5.9 |
10.8 |
表 中国分省份精铅产量 单位:万吨/年
地区名称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全国合计 |
233.4 |
273.5 |
275.7 |
320.6 |
370.8 |
河北 |
4.50 |
0 |
0 |
0 |
0 |
山西 |
0.16 |
0.77 |
0.955 |
0 |
0 |
内蒙古 |
3.71 |
6.00 |
1.777 |
3.871 |
1.918 |
辽宁 |
0.71 |
0.86 |
2.147 |
3.054 |
2.19 |
黑龙江 |
0.07 |
0.06 |
0.117 |
0.052 |
0.049 |
上海 |
0.56 |
0.62 |
0.851 |
0.56 |
1.866 |
江苏 |
13.21 |
7.76 |
11.53 |
12.83 |
17.28 |
浙江 |
0.30 |
0.24 |
1.276 |
2.074 |
0.502 |
安徽 |
20.43 |
33.89 |
30.85 |
39.6 |
61.7 |
福建 |
0.22 |
0.29 |
0.175 |
1.55 |
1.599 |
江西 |
2.42 |
2.83 |
2.086 |
7.736 |
7.541 |
山东 |
0 |
0 |
0 |
0 |
4.228 |
河南 |
86.05 |
95.33 |
91.19 |
110.8 |
119.2 |
湖北 |
0.00 |
48.60 |
4.991 |
5.154 |
7.764 |
湖南 |
39.90 |
8.49 |
48.92 |
54.14 |
63.63 |
广东 |
8.56 |
16.90 |
10.18 |
13 |
13.31 |
广西 |
17.37 |
0 |
15.04 |
14.75 |
13.81 |
重庆 |
0.76 |
2.12 |
3.069 |
3.506 |
6.988 |
四川 |
0.00 |
0 |
0 |
0.167 |
0.196 |
贵州 |
0.68 |
0.31 |
0.11 |
0.312 |
0.737 |
云南 |
20.59 |
32.23 |
37.19 |
36.35 |
31.87 |
陕西 |
1.47 |
1.43 |
0.829 |
4.812 |
7.286 |
甘肃 |
6.07 |
5.13 |
2.86 |
2.085 |
3.023 |
青海 |
2.58 |
3.44 |
2.572 |
0.597 |
0.575 |
宁夏 |
3.10 |
5.27 |
6.017 |
3.144 |
3.423 |
新疆 |
0 |
0.92 |
1.01 |
0.485 |
0.139 |
数据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精铅的消费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积极带动了铅的消费。中国在2004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铅消费国。
2000-2009年,中国铅表观消费年均增速14.4%,2009年达到368万吨。期间实际消费年均增速为21%,2009年为333万吨。中国汽车、通信、金融、电力、交通、电动自行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铅酸电池产业的迅速成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
中国铅的主要用途是生产铅酸蓄电池,其次是氧化铅,其他还包括铅材和铅合金、铅盐、电缆等。2005-2009年间,铅酸蓄电池中铅的消费一枝独秀,贡献了最大的增幅。在2009年铅的总消费中,铅酸蓄电池中铅的消费量在总消费量中的比例从2005年的71.3%提高到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