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EN

中国县域经济报: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赋能乡村振兴

 

 

勐腊风光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勐腊有限公司

 

勐腊,系傣语音译,意为盛产茶叶的地方,位于云南省最南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南、西南三面与老挝相连,西北面与缅甸隔江相望。

 

天然橡胶与石油、钢铁、煤炭并称为世界四大工业原料,是国防和工业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资源。勐腊县是云南省天然橡胶的主产区,也是我国重要且优质的天然橡胶种植与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230万亩,约占全国橡胶种植总面积的13%,占云南省植胶面积的26%,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种植县。

 

勐腊县有涉胶农户6.2万余户、21万余人,户均占有橡胶36.81亩、人均10.51亩,生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天然橡胶产业项目被列为农业农村部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对当地经济和农民增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很长时间以来,天然橡胶现货价格波动比较明显,价格一跌,胶民的收入就大受影响,甚至出现“弃割”“弃管”现象。更特殊的是,橡胶树需要生长8年才能割胶,12年才能达到较高产量。胶农们陷入“欲种不能、欲罢不忍”的两难境地。

 

另一方面,近年来极端天气对云南橡胶产业构成了严峻挑战。暴雨、干旱和病虫害导致割胶受阻,直接影响了橡胶的即时供应,并对橡胶的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稳定胶农收入迫在眉睫。

 

2017年开始,上海期货交易所积极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连续8年牵头开展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20172023年,共覆盖海南省、云南省30余个区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近7.2亿元,近百万户次胶农受益,持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一头是沾着泥巴,大山深处的贫困胶农,一头是高大上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当两者连接起来,打开了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空间。

 

保险+期货的“勐腊样本”

 

勐腊县有着突出的天然橡胶产业优势,天然橡胶产量更是占到全国的23%,堪称是当之无愧的“橡胶第一县”,也是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赋能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保险+期货”是发挥保险业与期货业各自优势的重要金融创新,从2016年至2023年,已连续八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长期以来,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一直缺乏有效对冲手段,“保险+期货”提供了解决方案,让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民通过金融工具来规避价格风险、保障收益,提升生产积极性,稳定产业发展。以天然橡胶的“保险+期货”项目为例,上期所将保险公司、期货公司聚拢到一个合作平台上,保费资金主要由上期所支持,其中农民保费占比不超过20%,保险公司给胶农出具保单,期货公司帮助保险公司对冲风险。橡胶价格高时,胶农可以随行就市卖个好价钱;而一旦价格下跌触发理赔条件,胶农又可以得到赔偿。通过建立这种机制,无论价格涨跌,都能保障收入,给贫困胶农吃了一颗“定心丸”。“保险+期货”项目为广大普通胶农找到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的有效途径。

 

清晨,勐腊县纳卓村胶农李鸿伟已经开始割胶。他小心切开树皮,乳白色的胶汁缓缓流出。天然橡胶,是由这些橡胶树的“乳汁”经凝固、加工而制得。李鸿伟是个体胶农,和国有农场的胶农相比,需要自负盈亏,抗风险能力也更弱,对抗风险工具的需求也更为迫切。2023年李鸿伟家参与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承保面积22.6亩,赔款金额1263.94元,每亩平均55.93元。

 

“橡胶价格波动比较大,价格波动影响种植的积极性。政府推广‘保险+期货’,胶农考虑到对冲价格波动风险,买一个保险,有一点补贴更能保障收入。”李鸿伟说。

 

李鸿伟介绍,以前胶农的橡胶卖给加工厂或者收购的商人,价格都是对方确定,胶农属于“看天吃饭”,最多就是多问几家加工厂,哪家价格高卖给谁。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了解了“保险+期货”项目,知道有天然橡胶期货,随时可以看到期货的价格,收胶点的客商也会把价格报给胶农,报价更加透明。这两年极端天气多发,增加了胶价波动,胶农更担忧橡胶收成,但是有了“保险+期货”就吃了定心丸,割胶的人也更多了,胶园管理也更加用心,产出也在提高,很多胶农在橡胶新叶还没长出来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各种农具和肥料,甚至还有人去承包其他人的胶地去割橡胶。五年前,一亩橡胶林产量为5060公斤干胶,现在可以到70100公斤。

 

2019年,勐腊县贫困县摘帽,有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的贡献。“目前参与的胶农还是曾是贫困户的优先、三类户优先,如果能把农户全部纳入就更好了。”李鸿伟表示。

 

纳卓村委会有554户、2490人,橡胶种植面积36852亩。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帮助下,2017年至今累计承保户数1484户次,承保面积26636.44亩,共计赔款1527047.01元。

 

勐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勐腊县橡胶产业专班组副组长吴卫华表示,“保险+期货”项目的实施成效很大,自2017年实施以来,全县累计承保面积183万亩,累计赔付8400万元左右。目前,2024年的项目还在理赔中,预计累计赔付金额可达1亿元左右,人均赔付额度1100元左右,最高赔付额度为1万余元。

 

目前,勐腊县共存在32家橡胶深加工企业、22家橡胶木加工企业、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天然橡胶“保险+期货”助力胶农增收,促进当地乡村产业良性发展。

 

模式创新拓展保障

 

“在勐腊县发展橡胶领域的农业保险,创新了很多相关产品,对于胶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提供了产量、收益风险等多方面的保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庹国柱调研后这样评价。

 

庹国柱介绍,美国早在1939年便开始从政府层面支持农业保险。我国的农业保险最早为商业保险,直到2007年政府才开始通过国家财政支持农业保险。2007年财政部对农业产品的补贴预算仅有22亿元,到2023年,财政支持已经增长至960多亿元,17年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2%以上,位于世界领先地位。2024年,农业保险的增速略有降低,目前相关数据显示维持在6%左右,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并没有减少,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过去的直接补贴主要有生产者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而农业保险为间接补贴。目前,大部分的农业保险产品只提供自然灾害损失的补偿,而市场风险,即价格风险不承保。如今,有了“保险+期货”,其模式和品种创新纵深推进,既可以承保自然风险损失又可以承保价格风险损失。

 

加强跨界合作是发展趋势,社会各界通过“保险+期货+N”凝聚起综合支农合力。华安期货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陆锋表示,华安期货与中国人保云南省分公司携手合作,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保险+期货”模式,为农业产业的风险管理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保险+期货”项目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天然橡胶价格的波动性,并且基于对价格的精准分析,引入了亚式看涨期权结构,有效缓解了可能出现的极端价格波动。

 

今年,台风“摩羯”带来的强降水天气对橡胶种植区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这一突发的自然灾害,华安期货迅速作出决策,提前锁定赔付,并启动理赔流程。这一快速响应确保了胶农能够及时获得赔付,有效减少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根据调研,勐腊县农民和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天然橡胶的价格波动、自然灾害风险以及收入不稳定等方面,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产经营和生活保障。为此,华安期货计划与保险公司合作,进一步探索收入险产品,以直接应对这一问题。

 

收入险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能够同时覆盖价格和产量两个关键变量,为农民提供更全面的保护。不仅保障农民免受价格下跌的风险,同时也保障因产量下降而导致的收入损失,特别是在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今天,这种双重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收入险通过覆盖因极端天气导致的产量下降,帮助农民在遭受气候灾害后迅速恢复生产,增强了农业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这种恢复能力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农民提供稳定的收入保障,减少他们因自然灾害而面临的经济损失。

 

银河期货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郝刚介绍,在上期所的大力支持下,银河期货以“保险+期货”业务为切入点,深度融入勐腊县橡胶产业的发展浪潮,已连续七年在勐腊县开展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截至今年10月底,银河期货累计在勐腊县开展天然橡胶“保险+期货”及场外期权业务挂钩现货2.06万吨,覆盖种植面积20.59万亩。特别是在台风“摩羯”过境的灾后重建中,银河期货联合人保财险,为勐腊县2500余户胶农提供了6450万元的风险保障,在勐腊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及时完成项目行权及后续相关理赔工作,为勐腊县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作出积极贡献。

 

后续,银河期货还将大力开展基差贸易以及套期保值业务。通过基差贸易,能让企业依据合理的价格差优势,更好地对接市场,锁定利润空间,保障经营效益。而套期保值则可帮助企业有效对冲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让企业运营更为平稳,其收购胶农胶水的能力和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胶农胶水的销路也就更有保障了。如此一来,既能助力企业稳健发展,又能解决胶农的销售难题,推动整个橡胶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此外,银河期货在勐腊县深入开展了一系列乡村振兴工作。包括举办多次天然橡胶“保险+期货”培训会,与勐仑镇等多个村镇签订党建共建协议,累计捐赠50万元用于产业建设及教育帮扶。逐渐从单一业务合作发展为全方位、立体化融入勐腊县的乡村振兴工作。

 

向常态化机制化迈进

 

“保险+期货”涉及农业、保险、期货等不同行业或领域,优化完善,需要各方合力。下一步,优化“保险+期货”如何发力?

 

业内专家表示,首先,要不断拓展期货服务农业产业链的长度和深度。以天然橡胶“保险+期货”为例,近两年极端天气频发影响了当地的橡胶市场。比如台风过境,引发了勐腊县连续多日的强降雨天气,致使橡胶树出现倒伏现象,橡胶产量遭受冲击,且后续胶农为恢复生产,还需投入资金,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专家建议,期货交易所应上线天气衍生品期货品种,这能够为期货公司提供更多对冲选择,当遭遇像极端天气这类不可控因素所引发的风险时,期货公司便可以借助天气衍生品期货,展开有效的风险对冲操作。如此一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稳定市场,减轻极端天气给橡胶产业各个环节造成的不利影响,促进农业发展。

 

其次,要不断形成保费资金供给的多元化、长效化。通过中央财政奖补等手段,引导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建立地方财政对“保险+期货”的常态化补贴机制。支持地方政府统筹整合中央财政涉农资金使用向“保险+期货”倾斜,优先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地区项目开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保险+期货”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扶农助农效果已初见成效。今年年初,财政部等3部门印发通知实施天然橡胶综合保险政策,综合考虑天然橡胶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的天然橡胶收入保险也得到了政策上的进一步支持。未来,上期所将携手业界继续播撒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的种子,运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乡村产业发展贡献更多的“期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