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EN

期货日报:2025上衍钢铁论坛|新动能·新场景·新视野 全面深化钢铁期货高质量发展

记者 崔蕾 王宁 曲德辉



522日下午的上衍钢铁论坛,以“新动能·新场景·新视野——全面深化钢铁期货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钢铁产业与衍生品市场的深度融合,围绕钢铁工业运行趋势、金融衍生品应用及低碳智能化转型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钢铁产业与期市正在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表示,十多年来,钢铁企业从关注、认识期货市场到理解运用,一些钢铁企业利用期货工具有效规避了生产经营风险。随着期货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期货市场对实体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钢铁期货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期货定价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总体来看,钢铁产业与期货市场正在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上期所副总经理张铭:全面深化钢铁期货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


上期所副总经理张铭在上衍钢铁论坛上表示,在“双碳”目标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可持续发展空间广阔。自2024年以来,在中国证监会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大力指导下,上期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期所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企业关切的交割品牌、交割仓库、合约连续性等问题广泛调研,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钢铁期货高质量发展。


他还表示,当前,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贸易摩擦频发,钢铁行业承受着来自市场、环境和转型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上期所将继续扎根实体,锚定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的目标,全面深化钢铁期货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助力我国钢铁工业稳健运行。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副主任刘彪:市场对板材的需求持续增长


在上衍钢铁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副主任刘彪分析了中国钢铁工业的运行现状。

刘彪介绍,自2009年螺纹钢期货上市以来,钢铁行业经历了16年的快速发展与调整。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10.65亿吨的历史峰值,但此后逐年下降,2024年降至10.05亿吨,累计减少约6000万吨。


刘彪认为,尽管粗钢总量下降,但品种分化明显。螺纹钢产量从2020年的2.66亿吨降至2024年的1.95亿吨,减少7000万吨;而热轧卷板则增产约9500万吨。这一趋势与上期所的持仓量和成交量变化相符,表明市场对板材的需求持续增长。


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旭:黑色系期货品种已覆盖全产业链


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旭在上衍钢铁论坛上表示,20142023年,我国钢铁价格经历了多个周期性波动,钢材现货价格宽幅震荡。这种宽幅震荡的背后,是宏观经济周期、供需矛盾、政策调控(如环保限产)及国际大宗商品联动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螺纹钢、热卷等钢材产品的金融属性增强,影响钢材现货市场价格的因素更加错综复杂。


针对黑色产业链的金融化趋势,张旭认为,近年来,随着黑色商品金融属性不断增强,相应的衍生品市场也在持续发展,黑色商品期货品种已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并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期货在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现货业务的结合也更加紧密。套期保值是结合现货交易的操作,实际上是规避现货交易风险的行为,目的是将不可控风险转换为可控风险,从而实现稳健经营。


钢之家创始人、董事长吴文章:2025年我国钢材市场资源供应相对充裕


钢之家创始人、董事长吴文章在上衍钢铁论坛上对2025年中国钢材市场形势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14月,我国粗钢产量保持平稳增长,但粗钢资源供应量有所下降,而钢材产量和资源供应量则出现大幅度增长,钢材出口仍维持较高水平。后期市场主要面临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当前的市场条件不足以促使钢厂加大控产力度,预计二、三季度粗钢和钢材产量继续维持高位;二是行业限产政策的具体措施及执行力度对钢铁产量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总体来看,2025年我国钢材市场资源供应相对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