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EN

新华财经:上期所跻身世界期货交易所前列 期货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

记者 陈云富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25日发布的一项全球期货交易所综合排名研究显示,在全球16家成立时间较长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期货交易所综合评价中,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洲际交易所、香港交易所集团位列全球前3位。受益于贸易规模的快速增长,境内期货交易所近年来与海外市场持续保持追赶态势,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已跻身第二梯队前列,在亚太区域排名靠前。

 

新华财经上海11月25日电(记者陈云富)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25日发布的一项全球期货交易所综合排名研究显示,在全球16家成立时间较长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期货交易所综合评价中,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洲际交易所、香港交易所集团位列全球前3位。受益于贸易规模的快速增长,境内期货交易所近年来与海外市场持续保持追赶态势,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已跻身第二梯队前列,在亚太区域排名靠前。


完善上市品种、提升服务质效、加大开放力度……近年来,我国期货“小众市场”持续爆发“大能量”,成为越来越多实体企业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帮手”。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市场功能的日益发挥带动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成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生动样本。


持续追赶,境内期货市场差距不断缩小


据该项研究课题组介绍,作为首创的对期货交易所进行全方位、综合、科学的量化评估,课题组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功能表现、治理表现、宏观表现3个维度,设置了包括价格影响力、风险管理、配置资源、产品体系、服务能力、技术系统、风险防控、金融能级、货币能级、经济能级、城市能级等11个二级指标,以及30个可量化评估与横向比较的三级指标。


其中,功能表现主要衡量交易所作为期货市场核心枢纽的功能发挥水平,治理表现体现交易所内功和硬实力建设情况,宏观表现主要评估交易所所处的外部环境。


研究结果显示,在全球期货市场格局中,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和洲际交易所凭借其全方位的综合优势,以及在价格影响力、市场流动性、产品多样性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连续多年位居全球期货交易所第一梯队。2025年全球期货交易所综合排名中,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洲际交易所(ICE)、香港交易所集团(HKEX)位列前三位。


对于境内期货交易所,课题组认为,随着我国大宗商品贸易规模的快速增长,境内商品期货交易所持续保持追赶态势,与全球一流交易所的差距不断缩小,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跻身第二梯队前列,在亚太区域主要期货交易所中,仅次于香港交易所集团。


课题组认为,当前全球商品期货交易行业发展正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市场规模增长显著。地缘政治冲突、境外关税政策调整等宏观因素引发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企业利用衍生品工具管理风险的需求大幅增加。近5年间,全球场内商品期货和期权成交量增长超六成,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境内商品期货和期权的成交量则增长了近1倍,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4%。


二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在全球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趋势下,全球期货交易所聚焦新科技、新能源发展方向,不断创新上市期货产品。其中,上期所上市了境内首个对外开放品种原油期货、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以及境内首个具有绿色再生属性的品种铸造铝合金期货。


三是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给交易所风险防控能力带来更大挑战。近年来乌克兰危机、红海危机等事件冲击大宗商品供应链,引发相关品种价格大幅波动。境内期货交易所依托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有效防范价格大起大落,为全球客户提供了稳定的价格信号,市场稳健运行优势凸显。


加大开放、创新,加快建设一流交易所


商品期货交易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中国价格影响力不断提升……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宋葛龙看来,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成效显著,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已为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世界一流期货交易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国内期货市场累计成交73.47亿手,累计成交额608.8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4.86%和21.82%。“一方面是新品种上市,另一方面,伴随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大,作为风险管理市场,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也有所提升。”期货专家程伟表示。


开放的扩大持续吸引海外市场投资者。磐石金融首席执行官石成虎介绍,一家德国货主企业通过磐石金融组织的交易竞赛了解到上海市场的集运指数期货后,从接触到参与,在经纪商的全流程服务下,该企业已利用期货工具将运费风险控制在适宜的范围。“该企业虽是德国企业,但主要生产基地在中国,上海市场的国际化不仅服务到中国众多出海的产业,还服务到中国的贸易伙伴国的企业。”


参与者增多持续提升市场价格影响力。目前,包括“上海铜”“上海胶”等一系列“中国价格”在国际贸易中得到广泛应用。今年5月份,日本大阪交易所也挂牌上市“上海天然橡胶期货”合约,成为纸浆期货授权给挪威市场的又一海外应用案例,从一个到一群,越来越多的期货价格正“走出去”成为海外市场采用的基准。


从当初引入的“舶来品”,到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上海期货市场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早期,上期所主要服务国内工业化,产品集中于有色金属等传统领域。而近年来,其发展呈现出两大飞跃。” 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环球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坦言,一是成功应对“负油价”等极端行情,其风控体系经历实战验证并展现强大韧性,风险防控能力堪称全球标杆;二是创新能力的突破,从铜、铝等传统品种的巩固到推出全球首个集运指数期货并迅速取得领先地位,标志着上期所迈入了开创新品种的“无人区”。


立足实体强化功能发挥,期市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交易所自身加压加力补短板、强弱项,也需要外部政策环境等宏观维度的协同赋能。”宋葛龙说。业内专家预计,随着市场品种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国际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未来境内交易市场在全球期货市场中将占据更重要地位。


与海外市场相比,我国期货市场已有30多年发展历史,尽管到目前,其依然是不为普通百姓所熟知的“小众市场”,但价格发现、套期保值、资产配置等功能已日益嵌入到相关产业企业的日常经营中。结合中国实际,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提升价格影响力也成为中国特色期货市场发展的鲜明特征。


“对于企业来说多了一个价格发现和避险的工具,可以给企业经营提供更有效的套期保值交易。”南通鸿劲金属铝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耀斌的感受代表了不少企业的心声。作为深耕铝金属市场的专家,韩耀斌见证了铝产业链上下游电解铝、氧化铝期货品种的不断完善。“以前是用铝期货期权进行套保,但近年来原铝和铝合金两者的价格走势并不完全一致,随着铸造铝合金期货期权上市,企业就有了更好的选择。”


越来越多产业企业参与的背后,亦是市场参与者的贴近服务。直达市场需求,便利企业的参与。到目前,上期所连续多年开展“强源助企”系列项目,深入企业收集市场呼声和意见建议,并形成针对性工作机制,鼓励更多企业利用期货衍生品工具服务其生产经营。


服务的提升、功能的发挥吸引上市公司积极参与期货衍生品市场。避险网的统计显示,2024年实体行业A股上市公司公告中提及的套期保值额度总计约为3.4万亿元,从加总额度分布上来看,绝大多数公司的套保额度介于1亿元到10亿元之间。“当前上市公司成本有效套期保值理念已经形成。”避险网创始人刘文财表示,对于实体企业,期货已成为生产经营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善于利用期货衍生工具可以增厚企业利润,通过期货和现货的深度融合成为了一些行业的普遍实践。


立足实体经济,通过产品创新、服务优化、制度开放,持续提升市场影响力。在石成虎看来,“在全球贸易格局重塑之际,以上期所为代表的中国期货市场,正在树立全球衍生品市场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