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崟欣
11月25日,全球首个期货交易所综合排名发布。排名囊括了全球16家成立时间较长、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期货交易所,观测周期为2016-2025年。评估涵盖功能表现、治理表现、宏观表现3个维度,下设价格影响力、管理风险、配置资源、产品体系、服务能力、技术系统、风险防控、金融能级、货币能级、经济能级、城市能级等11个二级指标。
排名结果显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洲际交易所、香港交易所集团位列全球前3位。我国大宗商品贸易规模快速增长,与全球一流交易所的差距不断缩小,上海期货交易所跻身第二梯队前列。在亚太地区(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商品业务板块,香港交易所集团(含伦敦金属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位列前2位。
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环球市场部有关人士评价,上期所背靠全球最大、门类最全的工业体系,其核心优势在于无与伦比的产业根基与市场规模。上期所在螺纹钢、燃料油等与中国实体经济血脉相连的品种上,成交和持仓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同时,上期所也在创新能力上不断突破,从“上海铜”、“上海油”等传统优势品种的巩固,到推出全球首个集运指数期货并迅速取得领先地位,标志着其从完善既有产品体系迈入开创全球性新品种的“无人区”,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价格”乃至”中国规则”的输出。
该排名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带领课题组编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教授认为,“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是系统性工程,不仅取决于交易所自身发展水平,还涉及到金融体系、经济体系等方方面面因素。该排名自主构建的综合性交易所评价指标体系,填补了国际上该领域缺乏量化评估工具的空白,具有突出的现实指导意义。”
课题组介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研究团队坚持“跳出期货看期货”的宏观视野,既充分考虑交易所自身的功能发挥与内部治理水平,也包含所在国家大宗商品贸易规模、所在城市经济金融发展能级等外部支撑环境,评价维度立体丰富,指标设置科学严谨,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全球期货交易所的当前发展情况。